压力大了,去旅个游释放;感觉生活累了,去旅个游放松心态…
这年头,还有比旅游更令人向往的吗?
然而令人奇怪的是,人人都爱旅游,旅游这门生意,却成了2025年最难做的生意!
最近,青海省旅游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青海旅投”)及下属13家公司集体破产清算,瞬间震撼了整个旅游圈。
除了他,还有云南、桂林、大连、西藏等地的文旅公司,同样很多都处于困境之中。
据知酷文旅汇总的数据显示,2025 年第一季度 44 家 A 股文旅上市公司中,有 205家营收负增长,亏损公司数量占整体的 56.8%。
文旅公司不好赚钱了,甚至航空公司也跟着亏损,比如:南方航空、中国东航、中国国航,今年一季度分别亏损7.47亿元、9.95亿元、20.44亿元。
更诡异的是:
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,2025年春节假期(8 天)国内出游人次达 5.01 亿人次,同比增长 5.9%。
2025 年第一季度,中国入境外国游客达到 921.5 万人次,同比增长 40.2%。
一季度国内出游人次17.94亿,比上年同期增加3.75亿,同比增长26.4%。
国内居民出游总花费1.80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加0.28万亿元,同比增长18.6%。
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,2025 年国内游都呈现出较好的增长态势,入境游也在持续复苏。但为啥旅游行业还是揭不开锅,钱去哪了?
.01
青海旅投,“一手好牌打得稀烂”?
你可能不知道,青海旅投,其实也是“含着金钥匙出生的”。这家省属文旅国企,既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,又有令人羡慕的政策资源,还有非常丰厚的金融资源。
青海作为旅游大省,有着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,而且青海地方也很重视文旅产业,一直为青海文旅一路开绿灯,让其把业务开展到多个方面,如景区、酒店、旅行社、旅游地产等等。
在金融方面,也得到了当地的各银行提供的贷款、产业基金等支持。
然而,青海旅投不到十年就陷入破产边缘,据企查查显示,青海旅投共存在5条被执行人信息,被执行总金额超3.23亿元。另还有2条被限制高消费记录,涉案金额合计仅27.89万元。
不过也不只是青海旅投,当前国资文旅平台,正集体经历寒冬。
比如曲江文旅,从2020年到2025年一直在亏损,
在2024年2月,河南孟津国资文旅集团就曾被法院裁定破产…
.02
旅游人数骤增,为啥文旅不赚钱?钱呢?
咱们看看在线旅游平台的数据:携程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高达约43亿元,净利润率达到了31.16%;同程第一季度净利润11.59亿元,同比增长41.3%;美团一季度到店订单量同比增幅超25%,客单价还提升了8%。
平台赚的盆满钵满,但是文旅市场却是竞争加剧。数据显示,从2019年到2023年,A级景区增加了3000家,平均收入却下降了近4成。
另外,文旅社数据增长近2万家,年平均利润却降到了6.65万元,平均每家旅行社的月利润才5538元,这点钱,也只够“活着”。
还有与旅游相关的住宿业、航空业,都出现过剩。比如2024年底,全国连锁酒店数量达到5.96万家,比2020年增长了52.92%。
那么,航空公司不赚钱、文旅公司不赚钱,酒店也不赚钱,谁在赚?———那些对接交通、住宿和景区的中间商,赚得盆满钵满。
文章前面已经说了,几个在线旅游平台都出现了净利润同比暴涨。
除此之外,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,也同比增长310%。比如九华旅游,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为6865.86万元,同比增长31.83%;它的成功,多半源于寺庙游、玄学热的兴起。
说白了,老百姓生活压力大,选择“上香”寻求慰藉的人数在增加。
另外,还有冰雪游、童话游,比如上海迪士尼乐园,这些景区也跟着赚钱。
说白了,这些景点之所以赚钱,主要也是能为游客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。
总之,旅游市场如今也是竞争激烈,如果还以传统方式(门票+索道+演出三件套)就想躺赢,已经不现实了。
往后的旅游市场,谁能给游客提供价值,抓住游客的心,给游客好的体验感,谁就能赚钱。
在这种趋势下,可以预见:未来可能有相当一部分跟不上时代的文旅平台,会走向“砸锅卖铁”甚至破产的不归路,就像青海旅投一样。
这也不足为奇,任何产业行业都是过滤的过程,发展到一定程度,就会进入淘汰赛,筛掉无用的泥沙,才能让真正的金子发光。
旅游产业如此,房地产行业如此,人力资本亦是如此!
配资公司合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